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A股“大扫除”!逾50家进入退市流程,都有哪些上榜(名单)

A股“大扫除”!逾50家进入退市流程,都有哪些上榜(名单)

2025-07-05 22:01:00 [焦点] 来源:土头土脑网

炒股就看,大扫除权威,进入专业,退市及时,流程全面,上榜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名单

来源:证券之星

退市制度是大扫除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也是进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2020年退市新规财务类退市流程来看,退市第一年财务指标不达标的流程公司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二年任一财务指标不达标将被直接退市。上榜这意味着“空壳公司”、名单“僵尸企业”从被识别到退市只需要两个会计年度,大扫除因此2022年将是进入退市新规效力集中显现的一年。

逾50家公司进入退市流程

2022年是退市退市新规落地的第二年,若2021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在2022年再次触及退市标准,将直接被终止上市。资料显示,截至目前,2022年已有超过50家公司收到交易所退市决定的告知书或已经进入退市流程之中。

分阶段来看,ST平能、退市新亿、*ST艾格、长动退、东电退、退市中新、退市拉夏、退市绿庭、退市西水等9家公司已退市并被摘牌;退市明科、退市游久、退市中房、退市昌鱼、退市中天、退市罗顿6家A股公司于6月15日晚间一同宣布,它们的退市整理期已结束,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等32家公司目前已进入退市整理期;还有(600766)、(600615)、(600265)等9家公司已收到交易所监管问询函。

此外,2022年还有70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包括御银股份、腾信股份、深大通、宜华健康、科华生物、紫晶存储、泰禾集团、獐子岛等,若这些公司在2023年再次触及退市风险警示,将终止上市,因此2023年的退市企业数量预计将进一步提升。

财务类问题成重灾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退市的一大特点是财务指标退市案例增多,退市常态化局面初步形成,推动投资者“用脚投票”,远离绩差股、壳概念,助力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具体来看,在50家触及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中,有48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标准,占比达96%,并分别有1家触及交易类退市、重大违法类退市情形。在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的公司中,有22家公司触及营收和净利润的组合指标,有14家公司触及净资产指标,31家公司触及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指标。同时,也有16家公司触及两项财务类指标,3家公司触及三项财务类指标。

2022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中,也是触及财务类指标的公司最多。其中,65家触及财务类指标,5家触及规范类指标。在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中,触及净资产指标的公司最多,为32家;其次是触及“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指标,为24家;触及营收和净利润组合指标的公司最少,为16家。

据证券 日报报道,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涉及财务类退市的上市公司,除了有企业经营恶化的因素之外,可能还存在财务方面的违规问题。就算是退市了,这类企业面临的风险仍未全部解除。”

同时,对于公司而言,扎实的基本面是股价的保障,上市公司创始人及团队应该回归初心,提升自身经营和管理水平,把上市公司经营好,把业绩做扎实,让公司可持续经营,而不能抱有投机心态。

投资者需警惕风险

目前,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应退尽退”的共识逐步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新生态正逐步构建。但是,公司退市,股东必然会蒙受损失。

从上述触及退市的50家公司最新一期披露的股东户数来看,50家公司中,多数股东户数在2万以上,总户数已超百万。这意味着,在这一轮退市潮中,或许将有超过百万的投资者蒙受损失。

此外,数据统计,根据今年一季报披露的信息,A股市场上的*ST公司的股东户数合计达441万户,平均每家*ST公司的股东户数为3.53万户,同期每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股东户数平均仅为1.19万户。

随着退市制度愈发严格,“退市即暴跌”几乎成为了退市股的常态,这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所面临的高风险不言而喻。因此,在严格退市监管的大背景下,投资者也应注意投资风险,秉持价值投资理念,审慎评估存在退市风险的公司,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法律从业者指出,如果上市公司因重大违法违规退市,或者因触及其他情形退市,那么对投资者而言,退市并不是终点,而是维权的起点。投资者可以基于上市公司违规事实,对公司及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的中介机构提起诉讼,申请赔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退市制度逐步完善,或许还会出现“主动退市”的公司。

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表示,“退市生态持续优化,‘主动退’将成为未来退市主要类型之一,也应给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以政策支持,比如其重组后还有机会重新上市。这将有利于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联动效应。”

(责任编辑:百科)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