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教育:“小班小校”是未来学校的形态
展“有根”的小班小校教育、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振兴教学。
21世纪经济报道王峰报道 乡村学校是乡村校的形态村庄的灵魂。然而,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未学乡村学校的小班小校数量越来越少,乡村学校的振兴规模越来越小。
那些只有几十名学生和教师的乡村校的形态乡村小规模学校,还有存在的教育必要吗?
“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乡村教育不振兴,未学就难以实现乡村整体的小班小校振兴,难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人群脱贫的振兴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在近日举行的乡村校的形态乡村教育振兴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共同体年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教育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未学
论坛由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教育局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多地的专家、教育主管部门、乡村小规模学校校长参加了会议。专家指出,“小班小校”是适合农村和城市学校的一种未来学校的形态,它超越了农村扶贫的概念,对整个教育生态的发展具有前瞻性价值。
乡村学校将持续减少
乡村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学生人数不断减少是一条核心线索。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一支团队的研究成果显示,随着生育率和出生人口下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与2020年相比,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量将下降约3000万。
该研究成果指出,农村地区在校生数在2020—2035年间将呈快速减少趋势,特别是小学阶段在校生减幅最大。2035年农村学生预计仅有1623.48万,较2020年减少约1026.12万。
与此相对应的是,农村学校需求量也将呈快速下降趋势,小学将大量闲置,初中则基本稳定。2035年农村预计只需学校4.97万,较2020年减少3.61万。
该研究成果建议,脱贫任务完成后,可以不再出台新的向农村地区倾斜教育资源投入的政策文件。
但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战略任务的要求,要在农村和边远山区保留必要的教学点、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保障这些地区的学生就近接受义务教育。
在学生、学校数量不断下滑的背景下,留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存在诸多发展症结。
朱永新指出,乡村学校的定位不清。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乡村学校的资源配置处于劣势,乡村教育处在应试水平低和素质教育缺乏的双重矛盾中。
此外,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乡村的发展需要不匹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批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专业人才,但当前涉农人才严重缺乏。
乡村教育的前瞻性
乡村教育还重要吗?乡村教育向何处去?
“我们要看到中国教育的复杂性、多样性,教育应该因地制宜。同时,社会发展需求的多样性、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恰恰是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前提和信心。”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说。
杨东平认为,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不仅仅是实现教育公平托底的需要,由于它可以关注每一个学生,便于开展“有根”的教育、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教学,从前瞻性的视角来看,“小班小校”是适合农村和城市学校的一种未来学校的形态,它超越了农村扶贫的概念,具有前瞻性的价值。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综合部主任王烽也认为,小规模学校小班额管理的模式是未来趋势。我国城镇学校的标准班额是45人,而欧美国家常规的班额是24人左右。“一些发达国家当人口增长比较稳定后,大规模的学校实际是很少的,大多数学校是在几百人的规模。”他说。
小规模学校有助于探索小班教学和全科教学。一些乡村学校天然就是小班,怎样探索小班教学,对构建班级教学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我认为全科教学很有必要性。因为小学教师的素质、能力主要不在于掌握多少学科知识,而在于怎样了解学生,怎样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这个能力是跨学科的。”王烽说。
乡村小规模学校还有助于探索学校的社区化发展。目前,有的城市学校选择集团化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学校和社区也越来越远。小规模学校则可以和乡村社区、家庭进行有效的沟通。
“如果城镇学校也能和社区建立浓厚的亲情关系,择校问题将会得到根本缓解。家长择校时会考虑,不如让孩子进一个自己比较了解,跟老师比较熟悉,可以放心托付的学校,能够比较及时、全面地了解到孩子的发展过程。”王烽说。
乡村小规模学校为探索生活教育提供了丰富场景。开展“养育+教育”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现实需求。“针对低龄的农村孩子,学校给予的最重要的是什么?肯定不是分数、考试和作业,而是一个安全的、文明的、温暖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在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比较多的农村学校,学校的养育功能十分重要。”杨东平说。
如何振兴乡村教育
乡村小规模学校将长时间存在,振兴乡村教育应该寻找针对性抓手。
朱永新认为,要根据乡村的特点,构建不同于城市的自然人文,灵活小规模的乡村教育。乡村教育不应该照搬城市教育,应该有自身的独特内涵、价值、文化性格和表现形式。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研究乡村教育的特点,准确地定位乡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明确乡村教育的培养目标,把乡村教育的重建放在优先的地位,在制度、人才、财政上给予优先、合理的安排和配置。
乡村学校要努力构建自己的田园课程,培养熟悉乡村、热爱乡村,未来能够建设乡村的学生。
“我觉得未来学校应该是一所具有乡村特质的学校,是一所更关注顺应自然的学校,更强调遵循规律的学校,是更在乎与自我、自然、他人、社会和谐共处的学校。”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教育局副局长吴丽明说。
缙云县位于浙南腹地、中南部丘陵山区,常住人口只有40万人。据介绍,缙云县的章村小学开展“芳华课程”,组织教师和学生走进村庄,采访80多岁的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缙云县的新建小学和乡镇一起办图书馆。缙云县的团结小学创建“感知生长”实验室,推动“互联网+”劳动种植的实践。
乡村教育要发展,相关保障必须要到位。
朱永新指出,在留住教师方面,要大幅度提高乡村教师岗位的薪资水平和社会保障条件,设置乡村教师中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的专门岗位,有计划地去培养培训一批本土教师,强化教师的地位认同、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为乡村教师开辟多元发展的空间,鼓励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杨东平也认为,培养乡村教育家是改善农村学校的治本之道。要不拘一格地培养青年教师,从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中选拔一批有乡村情怀、有教育理想的青年教师担任校长,打破定式,使乡村学校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朱永新还指出,要大力发展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好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涉农专业,发挥中等职业教育的涉农培训,培养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乡村实用人才,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都具有可预期的效果。
(作者:王峰 编辑:周上祺)
(责任编辑:综合)
-
共同研讨海事政策,分享经验成果,助推全球海事治理。论坛还发布了船舶能耗数据和碳强度管理相关成果。11月22日至24日,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上海举行,其 ...[详细]
-
6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英国媒体报道,日前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兼国家安全局局长在采访中承认,美国向乌克兰派遣过进攻性的网络部队,并对俄罗斯发起网络攻击,请问中方对此有何 ...[详细]
-
最近,部分上海市民反映购买“隔离险”被拒赔,理由是上海没有中高风险地区,再度将隔离险推上了风口浪尖。新冠肺炎疫情下,各家保险公司也主动扩展了意外险的保险责任,隔离津贴成了新卖点,这些具有隔离津贴的意外 ...[详细]
-
想退钱,先打钱!这几天,很多人接到了以“蛋壳公寓退租”名为义的境外电话
“今日剩余退还名额7位,还未申请办理退租的租户请添加业务员QQ申请办理!”“可不可以刷信用卡办理?”“等你先办理,要是到账了说一下。”“前年交的都还有,什么时候交的不重要,能退租金就行。”沉寂许久、还 ...[详细]
-
转自: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严曦梦 宋薇萍)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11月23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依托“3+6”新型产业体系,上海已经具备发展未来产业的扎实基础,在未来 ...[详细]
-
曾拿800多万年薪的总经理辞职 达安基因董事会换届风波平息了?
6月7日,新冠核酸检测龙头企业之一的达安基因SZ002030,股价17.51元,市值246亿元)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22年6月6日收到公司总经理周新宇的书面辞职报告,其因个人及身体健康的原因辞 ...[详细]
-
编者按:重庆“女子卖150碗熟肉被举报,法院判10倍赔偿”事件,使得职业打假这一有着近三十年历史的“行业”再次成为舆论热点。1995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后,关于职业打假人是“屠龙者”还是“恶龙” ...[详细]
-
泰达宏利张晓龙:个人养老金政策改善养老金结构 为资本市场带来深远影响
今日,2022新浪财经养老与基金研讨会于线上隆重召开。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个人养老金”新时代即将开启。而养老投资一直是大众关心的话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 ...[详细]
-
门诊共济改革全国加速推进今年12月1日,深圳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将迎来一项重大改革,一档参保人计入个人账户的金额从缴费基数的8%降至2%,期间差额纳入统筹基金后用于提升门诊的报销水平。深圳市在相关政策解读 ...[详细]
-
上海网络辟谣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贴出一张照片:两盒广州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抗原检测试剂盒中,一盒显示有效期为2022年3月21日至2022年9月21日,共计6个月;另一盒有效期是2022年5月13日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