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改善性住房需求势在必行
来源:经济日报
支持住房改善消费,释放进一步释放改善性需求势在必行。改善较好释放改善性需求,性住将有助于改善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房需流动性困境,对于防风险稳市场都很关键。求势促进改善性需求入市,必行可以从降低改善性需求购房门槛、释放优化换房置业流程、改善加大对改善性需求税费优惠力度等方面着手。性住
2022年底的房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费。求势因城施策,必行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日前,改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性住2023年将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释放,将是需求端助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的重要举措。
何为改善性住房需求?通常购房家庭购买首套住房时,解决的是住房从无到有的刚性需求。首次置业的购房者往往年龄不大,资金有限,家庭人口少,无论是选择住房方位还是居住面积,都重在满足基本居住需求。随着年龄增长、结婚生子,以及资金积累逐步增多,对住房的需求也不断变化,有的家庭希望以旧换新、有的需要以小换大、有的需要把房子换到孩子学校附近等,这些换房需求通常为改善性需求。
支持住房改善消费,进一步释放改善性需求势在必行。近一年多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深度调整周期,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2022年12月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55个,比上月增加4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63个,比上月增加1个。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数量继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购房者观望情绪仍较为浓厚。房地产市场企稳对于宏观经济的总体回升有重要意义,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特别是支持住房改善消费,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内容。较好释放改善性需求,将有助于改善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流动性困境,对于防风险稳市场都很关键。
改善性需求正逐步提升。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户均住房套数超过1.1套,整体告别住房短缺,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也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有研究表明,从北京住房交易的成交结构看,“卖旧买新”或“卖一买一”已经占到总成交比重的55%左右。在很多城市,改善性购房的比重正逐年增多。贝壳研究院的研究表明,35岁至45岁购房群体是以改善性需求为主的核心人群。据该机构数据,50个重点城市改善性购房占比由2020年的26%提高到2022年的30%。开发企业也发现,即便在2022年市场处于深度调整状态,一些优质改善性房地产项目反而取得了十分亮眼的销售业绩,这折射出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和信心。基于此,想要进一步释放住房消费,启动改善性需求人群的消费能力可能是重中之重。
合理释放改善性需求,降低改善性需求的置换成本仍有空间。促进改善性需求入市,可以从降低改善性需求购房门槛、优化换房置业流程、加大对改善性需求税费优惠力度等方面着手。
基于“认房又认贷”以及普通住宅的标准限定,住房改善的门槛相对较高。2022年以来,调控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有助于降低改善性需求购房成本。比如,一些城市对“认房又认贷”政策进行了调整,即对于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执行首套房贷政策。这样的政策能够为改善性购房者减轻改善压力,已有不少城市“因城施策”取消“认房又认贷”,预计还会有城市进一步跟进。
近来,对于多子女家庭的住房支持政策也多了起来,政策主要目的亦为支持这些家庭的改善性需求。如湖南长沙近日明确,依法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的长沙市户籍家庭,可在原有家庭限购2套的基础上增加1套购房指标。
2022年下半年以来,多个城市推出了“带押过户”,即对于存在抵押贷款的二手房实现不用先还清原来的房贷就可以完成过户、抵押、发放新贷款。此举节省资金成本,缩短置业周期,同样有助于释放改善性需求。“带押过户”有望在更多城市推广。
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大税费补贴力度减轻购房者负担。当前,一些城市出台了减免契税,或给予消费补贴的举措,但这些减免更多是针对新建商品房。为了进一步畅通换房链条,助力“以旧换新”,或可给予二手房更多的契税优惠或消费补贴。
实际上,有改善性需求的家庭不管是收入水平还是抗风险能力都较高。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对改善性需求的支持。相比于购买首套住房,购买二套住宅无论是首付比例还是房贷利率都更高,可以在实现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适当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通过降低改善性需求的购房成本合理引导促进改善性需求的进一步释放。
(责任编辑:知识)
-
美联储官员再次强调升息必要性 纽约联储行长透露利率将超3.5%
美联储官员强调抗通胀承诺,但对下个月可能的升息规模仍语焉不详。三位地区联储行长周二分别重申,遏制近40年来最热的通胀是他们的首要任务,纽约联储行长John Williams认为利率可能需要升至3.5% ...[详细]
-
房地产信托21年违约规模达917.11亿 房地产信托规模明显压降
来源:用益观察压降房地产信托业务,无疑是信托业2021年推进转型的关键动作。受监管政策调控及市场环境变化因素影响,2021年信托公司房地产业务规模下滑明显。记者据61家信托公司披露的业绩报告不完全统计 ...[详细]
-
参考消息网5月23日报道 据今日俄罗斯网站22日报道,法国负责欧洲事务的国务部长克莱芒·博纳当天说,欧盟不可能为乌克兰提供快速入盟程序,这一进程将需要“很长时间”。报道称,博纳在巴黎的J电台上说:“我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 国际金融报 美的选择从深圳国资手中拿下接力棒,入主,布局新能源业务。连年亏损的科陆电子会迎来转机吗?5月23日晚间,科陆电子披露定增预案 ...[详细]
-
本届国会平均年龄64.3岁,是美国历史上“最老龄”的一届。美国总统拜登近日延续了美国总统75年来的感恩节传统,21日在白宫赦免了两只分别名为“巧克力”和“豆”的火鸡。拜登表示,这两只火鸡的名字代表了他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欧股收盘主要指数普跌】财联社5月24日电,欧股收盘主要指数普跌,德国DAX30指数跌1.74%,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35%,法国CAC40指数跌1.46%,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1.59%。 ...[详细]
-
1年静默期!基金经理公奔私受限!离职潮升温,有公司仅剩一棵“独苗”
1年静默期!基金经理“公奔私”受限!离职潮升温,有公司仅剩一棵“独苗”日前,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其中,两条细则直指基金经理“公奔私”。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离 ...[详细]
-
支付行业迎来今年最大金额罚单。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近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显示,百联优力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百联优力”)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3092.707153万元,并处罚款3396. ...[详细]
-
每经特约评论员 熊锦秋 熊蔚园5月23日为“东电退”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该股成交较前一日大增,收盘价为0.35元,有投资者大量买入,称“去新三板,相当于新股上市”。笔者认为,交易所退市股凸显投机之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