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各地争先拼经济
转自:北京商报
春节后复工的重大争先前两天,多地发力稳投资,项目一批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密集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开工雄安新区、各地河南省、拼经陕西省、重大争先四川省、项目湖南省、密集广东省等多地在春节复工后密集举行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开工或是各地发布2023年重大项目计划,力争实现“开门红”。拼经在各地众多开工项目中,重大争先基础设施和向高精尖倾斜仍是项目“大头”,智慧城市建设也逐步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密集规划之中。
专家分析指出,重大项目属于政府投资,各地争先密集开工,一来可以在短时间内为相关企业带来订单,增加收益,进而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二来彰显了我国经济的韧性,表明了今年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决心。
比往年提前
春节过后,一直是各地陆续开始举办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仪式的时间,今年开始得尤其早。
1月28日,节后复工第一天,雄安新区在启动区举行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43个,总投资416亿元,涵盖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智能城市等方面;同一天,陕西省宝鸡市集中开工项目67个,总投资417亿元,涵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新技术产能等方面,将持续放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增量和贡献。
1月29日,广东省深圳市举行2023年首批重大项目开工仪式,新开工项目266个,总投资约3295.3亿元,2023年度计划投资约535.6亿元。
部分省市在开工仪式上透露了重点项目名单。1月28日,在陕西省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总投资140亿元的宝鸡凤翔区西凤酒10万吨优质基酒生产及配套项目成为最大亮点;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公布包括大鹏新区档案馆·方志馆建设工程、大鹏新区优质产业空间试点项目在内的10个项目,总投资64亿元,其中鹏美花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
在投资额度上,部分地区今年计划投资额度明显提升。如陕西省一季度795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总投资5646亿元,同比增长26.3%,年度投资2277亿元,同比增长21.6%;成都市政府1月28日发布的2023年1号文件《成都市2023年重点项目计划》显示,全市拟编列重点项目共900个,年度计划投资3511.8亿元,较2022年增加36.9亿元。
“老大哥”和“新生代”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基础设施和向高精尖倾斜仍然是各地集中开工或计划今年开工项目的“大头”。
四川省成都市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表现得尤为抢眼。根据其编列的2023年900个重点项目清单,仅145个重大基础设施总投资便高达9697.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39.9亿元,接近全年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44万亿元的一半。其中,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编列火车北站扩能改造配套工程、东西城市轴线(东段)、成自铁路天府站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62个。
优化产业结构,向高精尖倾斜在沿海地区表现得较为突出。根据浙江省日前印发的《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3年重大项目实施计划》,浙江将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力争2023年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以及交通、水利和能源投资增速均快于面上投资增速。
“这两个领域的投资是国家和地方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也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新基建’领域,高精尖项目则是我国科技创新动能转换的必然要求。”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及的“智慧城市”,开始出现在部分省市的重大项目涵盖领域中。如深圳市首批266个重大开工项目中,产业领域项目96个,项目总投资约1864.2亿元,主要包括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项目、平湖智造园(一期)、前海深港创园等。
洪涛指出,目前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多停留在提供民生保障、政务服务、辅助决策三个层面,即使是交通出行,公交牌的智能化都没有完全覆盖,在经济的生产、交换、物配、仓储、销售、结算、售后、服务、体验、文化、体育、医疗、环保、空气、信息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公众需求、市场需求、治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需要加快努力补短板。
提信心显决心
为何各地今年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如此提前和密集?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确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后的第一年,各地也已经先后确定了2023年5%左右的经济发展目标,按照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要求,一是要扩大投资;二是要促进消费。因此兔年春节后迅速开工,是新时代客观必然的选择,也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洪涛称。
就重大项目本身的意义而言,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表示,重大项目属于政府投资,一来可以在短时间内为相关企业带来订单,给企业带来收益,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二来通过重大工程项目迅速开工建设,可以彰显我国经济的韧性,表明今年经济恢复发展的决心,给市场吃一颗定心丸,提振市场信心。
曾在安徽省2022年第四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上亮相的集团潘集电厂相关项目是一个典型的范例。潘集电厂项目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第一个核准开工的项目,潘集电厂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3.86万吨、二氧化硫约25万吨、氮氧化物约12.6万吨,每年可实现工业产值30亿元以上,上缴税费约2亿元,能有效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当地税收。
专项债护航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高质量投资,一直是各地稳增长的关键抓手之一。洪涛认为,本轮各地如此有底气地密集开工多项重大项目,且提高了预期投资额,专项债券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河北省预算报告显示,该省2023年提前审批专项债额度为1286亿元,相比去年增长73.8%。此外,宁波市、青岛市、河南省、福建省2023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分别为265亿元、319亿元、1271亿元、933亿元,相比去年增长93.4%、54.1%、55%、34.6%。
“作为筹集资金建设专项工程而发行的债券,专项债额度的提高,也给了各地密集开工重大项目的底气。”洪涛说道。
在专项债之外,为保证重大项目顺利进行,洪涛建议,一来需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用金融手段驱动重点项目投资,如2022年两次下降银行准备金率,扩大了10000亿元金融流动性等便是可参考的举措;二来需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在2022年减税降费缓税退税等系列税收政策给市场让利4万亿元的基础上,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各类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探索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模式创新。
“从春节消费来看,我国消费迅速恢复,从投资来看,我国投资加快进度。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提出的5%左右的经济发展目标,应该可以超额完成,也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洪涛称,“希望社会各界把握机遇,扩大内需,从而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
(责任编辑:时尚)
-
最高检张晓津:持续关注金融创新中的犯罪风险,及时清除披着金融创新外衣的“毒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11月22日,2022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出席“治理体系与金融稳定”平行论坛并就“做优金融犯罪检察工作、服务保障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详细]
-
相关新闻:软银集团8月8日在东京证交所发布公告称,集团已制定新的股票回购计划,将以4000亿日元价格回购最多6.3%的股份,库藏股将被注销。回购期为2022年8月9日至2023年8月8日。软银今日早些 ...[详细]
-
股东户数是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的科目。股东户数变化与公司市值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但也反映出投资者对股票未来投资回报的预期以及对上市公司经营模式的偏好。股东户数的数据分析和研究较少见于证券研究机构的 ...[详细]
-
集度夏一平:首家品牌店年内落地上海,2023年底进军国内46城
记者 | 伍洋宇8月8日,集度在上海嘉定总部举行首届汽车生态伙伴大会,集度CEO夏一平重点介绍了汽车机器人产品研发、智能供应链建设以及销售体系建设等议题。对于集度汽车最新的落地进展,集度CEO夏一平介 ...[详细]
-
财政部等发布第三批适用增值税政策的抗癌药品和罕见病药品清单 自2022年12月1日起执行
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药监局公告2022年第35号为鼓励制药产业发展,降低患者用药成本,现将第三批适用增值税政策的抗癌药品和罕见病药品清单等公告如下:一、自2022年12月1日起,本公告附件1中 ...[详细]
-
国际金融报8月8日上午,中共上海市委举行“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关情况,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市委新闻 ...[详细]
-
00119)发布公告,2022年7月,置业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6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14.7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约人民币17467元/平方米。截至2022年7月,置业集团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 ...[详细]
-
来源:央视财经记者从三亚市人民政府网获悉,自8月6日凌晨6时起,三亚市实行临时性全域静态管理,除保障社会基本运行服务、疫情防控和紧急特殊情况外,全市范围限制人员流动,暂停城市公共交通。然而,三亚市场监 ...[详细]
-
美股刹不住车?道指又跌308点,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1541亿元!国际原油也双双跌超5%,发生了什么?
每经编辑 杜宇美东时间8月30日收盘,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下跌134.53点,跌幅1.12%,报11883.14点;标普500指数下跌44.45点,跌幅1.1%,报3986.16点;道指下跌30 ...[详细]
-
外交部:中方军事演训旨在向肇事分子发出警示,对“台独”势力进行惩戒
在今天8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表示,美国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坚决反对和反复交涉,实际上在美国政府的纵容和安排下,明目张胆窜访中国台湾地区,这一倒行逆施严重侵犯中国主权,严重干涉中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