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小龙虾?冰淇淋?夏季警惕“病从口入”!!

小龙虾?冰淇淋?夏季警惕“病从口入”!

时间:2025-07-07 23:59:33 来源:土头土脑网 作者:百科 阅读:203次

初夏天气炎热,病从口入各种细菌和病毒繁殖活跃,小龙虾冰夏季陕西疾控日前发布健康提示,淇淋警惕“病从口入”。警惕

小龙虾美味

但警惕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病从口入科学证据证明吃小龙虾就会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但是小龙虾冰夏季近年来我国报告的食用水产品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有所增加,各地疾控中心也加强了流行病学追踪,淇淋发现其中大部分有小龙虾进食史,警惕小部分病例有蝲蛄、病从口入鲳鱼进食史。小龙虾冰夏季因此建议大家理智食用小龙虾。淇淋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吃完小龙虾的警惕24小时内,出现全身酸痛乏力,病从口入进而四肢肿胀、小龙虾冰夏季酱油色尿,淇淋则要警惕可能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治疗和问询,协助医生开展流行病调查工作进行溯源,做好食源性疾病网络报告。

建议

1. 购买正规渠道养殖的小龙虾

不要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小龙虾,或者自行到江边或河沟捕捞野生龙虾进食。尤其是洪水冲出来的小龙虾不要吃。

2. 尽量选择食材新鲜的小龙虾

新鲜的小龙虾个头均匀,头和身几乎各占一半,颜色红亮,腹毛和爪毛干净、腹白,新鲜的龙虾肉有弹性、嚼劲。小龙虾蛋白质含量很高,且本身的细菌较多,夏季天气炎热,小龙虾一死很快就会腐败变质,腐败变质的小龙虾有浓烈腥味、虾体散开发直、肉体松软无弹性、颜色变暗且壳身有较多的黏液。

3. 烧熟煮透

买回来的小龙虾,最好放清水里养24-36小时,使其吐净体内的泥沙等杂质,并清洗干净。小龙虾有硬壳,要适时增加烹饪时间确保煮透,力保杀死龙虾体内的细菌和寄生虫。

4. 不吃或少吃虾头、虾黄

小龙虾大部分的器官都集中在头部,虾黄是虾的肝胰腺,虾头更容易吸附蓄积重金属、毒素及细菌等污染物,所以最好不要吃虾头和虾黄。

5. 适量食用

一次食用小龙虾的数量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10个以内,一次大量进食小龙虾增加诱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风险。

另对于尿酸较高、过敏人群,食用大量小龙虾会增加痛风、过敏的风险。

我省已进入雨季

警惕水体污染

6月,我省已进入雨季,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暴雨洪水。雨水裹挟着大量的面源污染物,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受影响地区民众要特别关注饮用水卫生与安全。

面源污染物,可能包括原本没有很好处理的垃圾、一些枯木、植物,以及死亡的畜禽、宠物等。面源污染物会随着洪水带入街道和排水系统,进而污染水源地、自备井等。

建议

1.不喝生水,尽量喝烧开的水、瓶装水或经救灾指挥部认可的饮用水(净化设备现场制备或送来的桶装水)。

2.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

3.缸、桶、盆等盛水器具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水冲洗。

4.自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环境,在指定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倾倒生活污水、大小便。

记者:宋蕊

(陕视新闻)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 曝苹果iPhone 15/Pro系列采用钛合金机身+背部弧形边框
  • 中国支持黑客袭击印度电力设施?赵立坚:别向中国泼脏水
  • 先索尼后通用,本田电动好友圈再扩大,这回要推“低价”车型?
  • 能源价格难降温 巴克莱下调这4只航空股目标价
  • 比亚迪:暂时没有收到继续上调价格的通知
  • 湘油泵:收到比亚迪新产品定点通知
  • 白天坐诊晚上拍视频,百万粉丝的网红医生也有流量焦虑:知识付费总比带货强
  • 国际能源署宣布其成员将释放1.2亿桶石油储备
推荐内容
  • “政策速递”助企业安心发展
  • 特步国际:一季度特步主品牌零售销售同比增长30%-35%
  • 云南昌宁农商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等被罚60万元
  • 北京昌平启动新一轮“疏整促”!清华附中将加速“落户”
  • 官宣跑路?盛大金禧涉嫌非法集资!“不让客户损失一分钱”的实控人已失联
  • 马航一波音737客机紧急折返!突然急速俯冲,很多人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