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网络流传的多个电话录音竟是假的?真假录音遭遇甄别难
“对方根据事先准备好的调查的多剧本,在念完一段话后,网络把提前选好的流传录音当事人曾说话的语音,通过扬声器播放,个电并把对话过程录下来。话录”一名自称是音竟律师的人发帖表示,自己遭遇了录音证据的真假遭遇甄别甄别难。
如今,调查的多在一些热点事件中,网络往往有录音流传出来。流传录音其中一些录音被证实为真,个电有的话录则被“打假”。记者实测发现,音竟网络录音真假难辨。真假遭遇甄别即使是调查的多专门写好“剧本”的虚假录音,也能在一些平台通过。
现象
录音常“翻车”,律师都犯难
网络上各种版本的录音,并不少见。而随着当事方或警方的辟谣,一些“录音”也发生了反转或“翻车”,最终被证伪。
此前,在一个热点社会事件中,一段有关当事者母亲和记者的通话录音流出,录音中的内容,被认为折射出该名母亲“冷血绝情”。就在网友们口诛笔伐的时候,当事母亲发出声明表示,流传出来的那段录音是经过恶意剪辑、拼接、添加、篡改而成的。报道此事的记者也出具了澄清证明,并建议报警。最终,这名母亲表示已经报警处理。
不仅录音可以造假,视频及其中的声音,也存在造假的一面。就在前不久,“唐山打人案”发生后,网上就有一名自称是事件主犯陈某志哥哥的人,出面公开向受害女孩道歉,希望能得到原谅。并称,“愿拿出50万元做赔偿,如果50万不行,那就100万。”就在网络汹汹、网友一片热议之际,警方发布了一则声明,辟谣表示陈某志是独子。
记者发现,即使是进入司法程序的一些录音,也给专业人士带来了很大困扰。有网友就发帖表示,自己身为律师,在代理某案件时,遭遇了录音证据的困扰。在甲方出示的录音中,乙方有回答“好的”。然而,乙方却表示自己从未说过这样的话,认为甲方出示的录音是利用合成了自己在微信语音中的回答。“对方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剧本,在念完一段话后,把提前选好的乙曾经说话的微信语音通过扬声器播放,并把这个对话的过程录下来。”
实测
有人传授技巧,“剧本”秒通过
记者调查发现,网络往往流传多种录音对话,有些是政务咨询类,有些是搞笑类、举报类、有些则是家长和老师的沟通等。其中,有一些录音本身真假难辨、很难核实。而记者实测发现,一些虚构的“剧本录音”,其实也能顺利通过、成功发布。
某短视频平台上,一名博主正在传授“模仿电话里的声音”。据介绍,只需找一段原素材是正常说话的声音,而后找到某软件“效果”里的“多频段压缩器”添加进去,然后点击“编辑”,在里面找到“对讲机”一栏,最后添加一个降噪的效果,加大音量,一段讲电话的效果就合成了。对此,有网友留言询问,“这是什么软件?”与此同时,也有所谓“30秒教会你模拟电话录音效果”的短视频。视频博主说,只需要点击音频面板,而后选中素材,在预设栏里选择“电话”即可,他表示“听一下声音,非常好用。”
那么,如果制作一个并不真实的、带有“剧本”色彩的录音,是否能够通过审核、成功发布呢?记者实测发现,多个平台均可通过此类录音,有的平台还能“一键同步”多个渠道。
记者以市民身份拨通朋友电话,模仿向相关方面反映每天进出小区需重复扫码、能否减少扫码这一问题,且录制了约3分钟时长的“咨询录音”。而后,将该“录音”上传至某短视频平台,随着进度条的逐渐拉满,不到10秒钟,“录音”成功发布。而在另一个短视频平台,“录音”发布时间更快,且“一键”同步到了与该平台相关的多个视频软件上。
说法
假录音危害大,严重需负刑责
“网络上的一些录音真真假假,很难判断。在热点事件中,有人谎称是当事人而发布录音,这属于虚假信息,是违法有害信息。甚至有拿虚假录音、虚假聊天记录等引起新闻热搜的情况。”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这些都不属于版权问题,而是谣言问题。有些“蹭热点”的行为,严重情况将上升到寻衅滋事的范畴。
朱巍说,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第六条、第七条内容,发布网络信息需遵守法律规定。两人的电话通话、即时通信工具聊天、短信等“点对点”的沟通中,更属于典型隐私权保护的范围。录音或者视频一旦被证伪,相关平台要及时处理,而发布信息者也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现在‘一眼假’的东西,平台肯定能发现,但有时候平台也无法去判断真假。因此,事后一定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
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认为,如果行为人为了博眼球,故意用软件合成热点事件的虚假录音并上传,散布谣言的,轻则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更严重的话,行为人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可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责任编辑:休闲)
-
央行支持开发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证监会支持房企合理债券融资
【中国11月LPR出炉,连续三个月维持不变】中国11月LPR出炉,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均与上月持平,连续三个月维持不变。解读:业内人士认为,受MLF利率保持不变、资金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陈强)“十四五”期间,房山区将围绕新型储能与氢能产业、先进基础与关键战略材料产业、智慧医工服务产业、智能制造与网联汽车产业,全力打造4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加快产业空间优化调整,建设首都科 ...[详细]
-
量化巨头D.E. Shaw的两大对冲基金去年获得至少20%的回报
随着市场大幅波动提供充足的交易机会,量化巨头D.E. Shaw Co.的两个最大的对冲基金去年录得了至少20%的回报。根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管理着超过600亿美元资金的D.E. Shaw的旗舰综合基金 ...[详细]
-
宁宁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有这样一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他们工作在重庆,家人在四川,飞驰在成渝双城间的高铁是他们回家的“公车”。41岁的宁宁便是这群“双圈人”中的一员,他是西部重庆)科学城联合微电 ...[详细]
-
新华社快讯: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黄金期价30日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3.4美元,收于每盎司1736.3美元,跌幅为0.77%。 ...[详细]
-
首批上市公司年报业绩预告出炉:超六成公司业绩“预喜” 生物医药、电池行业表现亮眼
见习记者 许林艳据Choice数据,截至1月3日,共有8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其中61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喜”包含扭亏、略增、续盈和预增),占比达69.32%。预计净利润达626亿元记者 ...[详细]
-
本报记者 余俊毅2022年是信托业加快转型的一年,也是信托业经历巨变的一年。经历一整年的实践发展和创新探索后,2023年,信托行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2023年,信托行业将正式开始规范业务分类。2022 ...[详细]
-
北京时间4日凌晨,纽约黄金期货价格周二收高并创6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收盘价。分析师称,新年伊始,整个金融市场都弥漫着恐惧与怀疑气氛,这意味着2023年开年的黄金与白银价格得到提振。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割的 ...[详细]
-
沉寂已久的江铃控股等来了一则破产审查申请。天眼查APP显示,11月21日,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新增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为上海德梅柯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资料显示,江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记者 孙忠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发布最新经济展望,看好2023年中国经济。对于债市,银行理财公司普遍认为债市风险趋缓,有利因素不断出现,高票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