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化时代需正视风险 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
记者 裴利瑞
“做投资8年,净值一直把银行理财当储蓄来买,代需第一次知道银行理财也会亏损。正视者教重道”
“债券基金也凉了?风险去年12月买的,一周没看咋把大半年赚的投资钱都掉没了?”
“最近打开账户的我:一时分不清买的是股基还是债基。”
……
最近,育任远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净值关于银行理财、代需债券基金的正视者教重道吐槽不计其数,债券市场正在遭遇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以来的风险首次大幅度调整,也正在让投资者真正感受到理财净值化的投资威力。
这轮债市调整的育任远幅度大、速度快,净值历史上也较为少见。代需究其原因,正视者教重道除了宏观经济和资金面等基本面因素外,银行理财和债券基金遭遇的赎回压力也进一步放大了市场波动。
从利率上行引发债市急跌,到以债券配置为主的银行理财大批量“破净”,债券基金也遭遇重挫,再到投资者纷纷赎回,银行理财被迫卖出委外债基,债券基金不得不抛售资产变现……由于机构资金体量大、操作趋同,债券市场逐渐陷入“下跌-赎回-抛售-再下跌-再赎回-再抛售”的循环中,进而加剧市场波动。
债券市场风波迭起,从上述传导链条来看,银行理财“破净”虽然只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二张牌,却加大了整个链条的动能。2022年是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元年,但由于上半年债市相对稳定,许多投资者尚且未对净值化有切身体会,而一旦潮水褪去、市场下跌,对波动忍受度极低的理财投资者便纷纷赎回,银行理财随之赎回委外债基,并卖出高流动性债券。
与此同时,被冠以“理财替代”或“货币增强”定位的短债基金,也在这次债市风波中首当其冲。在银行理财打破刚兑、货币基金收益滑坡的大背景下,短债基金承接了大量低风险资金的转移诉求,规模迅速涨至将近万亿元。但这些习惯了摊余成本法的资金,却未能适应市值法短债基金的波动,一旦债市回调便相继撤离,多只短债基金公告遭遇大额赎回。
债市的短期下跌年年都有,但像今年一样在短时间内引起大规模赎回的现象却并不多见。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收”,短债基金不是“货币增强”,可能是这次债市大跌教给投资者的最深刻的一课。
截至11月17日,债市已经在央行流动性维护下逐渐呈现企稳迹象,但净值化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未来,债券价格下跌反应到净值波动的现象将会常态化。这对于习惯闭着眼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短期内可能很不习惯,但是长期来看,打破刚兑能促进资管行业稳健经营,提高管理人在投研、风控等方面的核心能力,进而为投资者提供更专业化、多样化的投资选择,投资者也尽快要习惯波动、接受波动。
与此同时,这次债市大跌也暴露出基金公司和银行理财在投资者教育上的短板。资管机构应该在未来的宣传推介工作中充分揭示产品的净值波动风险,避免使用“理财替代”、“货币增强”等只强调收益不强调风险的描述词;同时完善客户画像工作,加强投资者沟通,前瞻性地进行产品流动性安排;特别是对于长时间以来以机构客户为主的债券基金来说,在做好资产端管理的同时,加强零售及互联网平台客户拓展,优化客户结构,分散集中赎回的压力,增强产品负债端的稳定性也十分重要。
(责任编辑:时尚)
-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金融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元素
转自: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汤立斌)11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2022年清华大学全球证券论坛”上表示,实现金融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元素。 ...[详细]
-
证监会最新定调!恢复涉房企业并购重组及再融资,境外上市也有完善!已有房企在路上
地产板块再度迎来利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1月28日就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答记者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五项措施,并自即日起施行。具体来看,五方面举措包括 ...[详细]
-
本报记者 王 宁11月28日,国内黑色系期市品种联袂走高,其中,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更是创出了近5个月以来新高。多位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日海内外市场基本面利好接连出现,作为终端原材料的黑色 ...[详细]
-
我的钢铁网11月以来,连粕呈现高位回落趋势,全国现货市场也同样冲高回落,现货价格波动明显大于盘面情况。11月30日连粕午盘主力合约M2301报收于4293元/吨,涨45元/吨,涨幅1.06%。但是今日 ...[详细]
-
每经特约评论员 蒋光祥“买R2中低风险的固收类理财居然也被背刺”,“买理财买出了股票的感觉,一周跌光了几个月的收益”,11月以来,国内债券市场的明显调整,波及到了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在不少银行理财 ...[详细]
-
牛散冯彪“退位”,四川老乡王晓晴接盘,海南椰岛真易主还是“换马甲”?
知名牛散、“东方系”实控人冯彪,相继卸任600238.SH)董事长、总经理职位后,又要把实控人的位置“拱手相让”。2022年11月28日,海南椰岛发布公告称,拟募资6.54亿元,定增事项完成后,公司实 ...[详细]
-
招商基金李湛:2023年经济基本面好于2022年 关键看政策对内需修复的提振力度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李湛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一、2023年经济基本面好于2022年,关键看政策对内需修复的提振 ...[详细]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未来退休工资可能很难覆盖全部的生活支出,仅依靠基本养老金实现体面养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养老”正成为时下热议的重要民生问题,也是关系 ...[详细]
-
《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印发 主要包括八方面重要举措
中证网讯记者 昝秀丽)中国证券报记者11月23日从接近监管部门人士处获悉,《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已印发,在八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具体包括:优化制度规则体系,提升监管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涉核酸检测企业近期处在了舆论的风暴中心,相关扎堆IPO企业更是引发了市场不断热议,已经上市的688426)则有些“侥幸”,赶在监管层严查前在今年10月25日登陆了科创板。纵观康为世纪财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