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双十一”购物谨防三类风险:定金不退、价格欺诈、实物不符!

“双十一”购物谨防三类风险:定金不退、价格欺诈、实物不符

时间:2025-07-07 18:08:42 来源:土头土脑网 作者:休闲 阅读:514次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双十一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

本报讯(记者 高健 通讯员 杨晴)“双十一”来临,海淀法院法官提醒大家,购物格欺消费需要保持冷静,谨防金对于常见的类风三类风险要留个心眼,以免产生纠纷。险定这三类风险是诈实:定金不退、价格欺诈、双十一实物不符。购物格欺

法官介绍,谨防金在“定金+尾款”形式的类风网络购物合同中,如买家交完定金反悔了,险定不履行支付尾款债务或者取消订单的诈实,是双十一无权要求店家返还定金的;如果卖家存在迟延发货、尾款价格上涨等违约行为的购物格欺,则需双倍返还买家定金。谨防金法官提醒消费者,预付商品定金要理性,避免冲动消费,同时应阅读平台的预售定金协议,明确消费者的权利义务,防止草率付款却没有“后悔药”。

针对价格欺诈,法官提醒消费者,参与网购促销活动时,可以提前关注产品的价格趋势,货比三家,避免被不法商家误导,明明花了“大价钱”还以为自己“买划算”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同时,法官提醒,要特别注意类似“保健品”等商品广告。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因此,看到相关广告,消费者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 智评理财代销榜|10月代销吸金榜出炉,最高募集规模达43.59亿!
  • 楼市松绑再添一城!苏州二手房限售由5年改为3年,此前首套房贷利率已调至近5年新低
  • 中银期货视频:股指下挫商品多空参半 黑色领头金银原油反弹股指下挫商品多空参半 黑色领头金银原油反弹
  • “结婚是治疗癌症的特效药”,韩国保健部提名人选因过往言论引争议
  • 北交所成立一周年“成绩单”:110家上市企业融资超235亿元
  • 消息称苹果音乐流媒体服务未来数周将面临欧盟反垄断指控
  • 利润腰斩、不到4成盈利!深圳券商营业部这个月很惨淡,龙头也下滑25%!这些网点却逆袭,啥秘诀?
  • 移动支付吃“软”,不吃“硬”?
推荐内容
  • 创金合信基金刘扬:信创投资进入2.0时代 需更多关注产业内的新变化
  • 超预期!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1300亿 宽信用效果开始显现
  • 伊朗石油终端公司加速开发新项目
  • 人保衢州市分公司被罚21万元: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等
  • 郭树清: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改善社会领域供给的重要举措
  • 超预期! 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13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