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耗儿鱼都没有头?因为…太丑了!
有多少人吃重庆火锅,为啥为太一定要点一份耗儿鱼?耗儿我先自己举个手! 在鸭肠、鱼都脑花、头因毛肚、为啥为太黄喉……这些下水主导的耗儿红油汤锅里,耗儿鱼是鱼都为数不多的水产。上桌时没脸没皮的头因耗儿鱼,往往还裹着一大坨冰。为啥为太不过,耗儿其貌不扬并不影响美味,鱼都个头虽小但味觉层次丰富。头因 耗儿鱼,为啥为太我可以!耗儿 你要是鱼都和重庆的朋友一起吃火锅,他们大概率会说自豪地说,“耗儿鱼,本地特产!”但是……耗儿鱼其实是海海鱼啊喂! 守着长江和嘉陵江的重庆,为什么要在火锅里涮一条来自上千公里外的海鱼呢? 而且,你看上面的图,我们我们平时吃的耗儿鱼都没有脸,这背后竟然是一段“悲伤”的故事…… 耗儿鱼的头呢? 耗儿鱼,只是川渝地区的一种俗称,它其实包括鲀形目鳞鲀科和单角鲀科下属的好几种海鱼。它们的诨名无数,除了耗儿鱼,还有扒皮鱼、剥皮牛、马面鱼、皮匠鱼、扒皮狼、橡皮鱼…… 不难看出,大多数名字都跟皮有关系。因为这一类鱼普遍有一层坚韧而富有弹性的皮,有些品种的鱼皮甚至还自带磨砂效果,不好吃,在下锅之前,必须把这层鱼皮剥掉,所以也有了这么多跟“剥皮”相关的名字。 呲溜,皮就撕掉了 图片来源网络 嗯,剥了半天鱼皮,还是没看到脸。我赌没几个人见过带脸的耗儿鱼。来个特写吧,看好喽! 单角革鲀 👇 emmm……这马脸…… 耗儿鱼被打捞上来后,因为它的头占身体的一小半,也没什么能吃的部分,通常一刀剁去最省事儿。 到了川渝地区,或许是因为个头小、灰色的鱼尾看起来像是耗子,才得名“耗儿鱼”。 耗儿鱼:我谢谢你啊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吃的耗儿鱼中,最常见的是一种叫“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的鱼,大多数情况下,涮火锅吃的耗儿鱼也是它。而在前不久播出的《风味人间3》里,它还被一家火锅店的老板誉为“耗儿鱼里的爱马仕”。 这位“爱马仕”也是长相堪忧。 绿鳍马面鲀,通常个头不大,普遍在10~20厘米,最大的也就40厘米。它的脸从侧面看很像是一张马脸,再加上它的鱼鳍呈蓝绿色,所以得名“绿鳍马面鲀”。绿鳍马面鲀常见于东海、黄海、渤海沿岸,朝鲜和日本海沿岸也有分布。图片来源:wikipedia 绿鳍马面鲀有点嘟嘟嘴,但嘴小咋了,人家脸大啊!(bushi) 说正经的,因为嘴太小,游泳能力也不太行,绿鳍马面鲀只能吃一些游泳能力更差的浮游甲壳类生物,以及鱼类、贝类的幼体。偶尔,也拿软体动物(比如水母)、珊瑚、鱼卵等开开荤。 游得慢、反应也不快,遇到危险时绿鳍马面鲀很难第一时间逃脱,它能做的也就是竖起自己的第一背鳍鳍棘表示下抗议…… 还好它还有一身坚韧的皮,可以帮助它抵挡外界的伤害。直到它们被捕捞上岸,遇到人类才会发现:原来这身皮也不老好使啊! 新解“没脸没皮” 耗儿鱼是怎么跑进重庆的? 再说回前面的问题,从大海里被捕捞上岸的耗儿鱼,是怎么跑到重庆的? 涮火锅的都是“三去”耗儿鱼 图片来源:纪录片《风味人间3》 这些要从耗儿鱼的逆袭讲起。上世纪60年代以前,耗儿鱼并不受沿海渔民的待见。不仅因为它其貌不扬,而且第一背鳍又粗又长,还有倒刺,特别容易挂到渔网上,一不小心就会伤到渔民的手。 再加上耗儿鱼烹饪起来并不方便,味道在众多海鱼中也算不得上乘,所以在市场上卖不上好价钱,一网下去,顺带打上来的耗儿鱼,也就当下脚料处理了。 没想到,到了上世纪70年代,四大传统经济鱼类中的大黄鱼、小黄鱼和墨鱼资源严重衰退,只剩带鱼苦苦支撑。这时候渔民们发现,耗儿鱼的渔业资源丰富,而且洄游的路线稳定、速度不快,特别利于捕捞,于是针对耗儿鱼的捕捞和加工就开始了。 新鲜打捞上来的耗儿鱼 图片来源:纪录片《风味人间3》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耗儿鱼一度是我国海洋捕捞位居第二位的经济鱼类(仅次于带鱼),年捕捞量达到30万至50万吨。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耗儿鱼(大连叫“皮匠鱼”)也是市场上相当便宜的一种鱼。 捕捞得多了,便冷冻后销往内陆地区。在物流不算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冷冻的黄鱼、带鱼、耗儿鱼,算是内陆地区为数不多的海鱼品种。 为了便于运输,捕捞上岸的耗儿鱼一般要进行“三去”:去头、去皮、去内脏。前面咱们讲了去头和去皮,而为了避免内脏腐败对鱼肉品质产生影响,还会去内脏。就这样,“三去”之后的耗儿鱼就变得通体洁白,提溜光滑了。 耗儿鱼的内脏比较肥,可以用来制作鱼肝油。 “三去”之后的耗儿鱼,只有一根大刺,几乎没什么小刺,也特别适合涮火锅,不用担心一大口咬下去,可能会卡嗓子的问题。 另外,众所周知,川渝火锅的锅底负责调味,食材最重要的是提供口感。耗儿鱼相对皮实,不怕久煮,恰恰是煮过一段时间后捞出来,鱼肉中浸润了牛油和香料,没有腥气,也不怕重口味夺走鱼肉本身的清鲜,紧实的肉质吃起来甚至还有点鸡肉的口感。所以,重庆人才会说“耗儿鱼得煮一会,入味才好吃”。 火锅+耗儿鱼=绝配 煎炸焖烧炖,样样都好吃 耗儿鱼在中国沿海几乎都有出产,总体也算比较家常的平价鱼了(虽然大连市场上,新鲜的皮匠鱼已经30多一斤了),各地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 在川渝地区,耗儿鱼除了用来涮火锅,最常见的就是用豆瓣酱来烧鱼。耗儿鱼抹盐稍腌一下,下锅煎至两面金黄,炒香葱姜蒜,下入干辣椒、豆瓣酱和耗儿鱼一起烧制一会儿,最后收汁出锅,川味十足。 花椒、辣椒、藤椒、仔姜、泡椒、酸菜……川渝地区的人们把他们善用的香料、调料,与耗儿鱼完美结合,吊锅耗儿鱼、冷吃耗儿鱼、烧烤耗儿鱼…… 烧烤耗儿鱼 图片来源网络 到了广东,耗儿鱼被称为“剥皮牛”,因为皮厚粗如牛,又因它的第一根背鳍鳍刺像是犄角,也叫做“羊鱼”。 小的剥皮牛一般直接煎炸下酒,而稍微大一些的则会清淡烹饪,比如潮汕地区会用香芹豆酱来蒸剥皮牛。 剥去鱼皮后,把炸香的蒜蓉铺在鱼身上,再铺上姜丝,倒入普宁豆酱,上锅蒸七八分钟。然后把切好的香芹和蒸鱼的汤汁一起炒一下,最后盖住鱼身就好了。除此之外,也可以用来做生滚鱼片粥以及潮汕的“鱼饭”。 普宁豆酱煮剥皮牛 图片来源:下厨房@美味家中享 到了北方大连,最经典的做法是皮匠鱼炖粉皮。 皮匠鱼两面微煎,煎好的鱼加入葱姜蒜、八角、料酒、酱油、陈醋、白糖焖炖,之后加入粉皮煮制软烂就好。宽粉厚皮完全容纳了新鲜皮匠鱼鲜美的味道,没有一丝丝浪费到汤汁里。 皮匠鱼炖粉皮 图片来源:下厨房@miss漠然 耗儿鱼熟悉的身影还出现在烤鱼片里,因为它就两瓣肉,左右两边没有刺儿,中间一个扁的脊椎骨,而且因为肌肉纤维长,做出的烤鱼片更干,还不容易碎。 烤耗儿鱼 图片来源网络 而在日本料理中,也有耗儿鱼的身影,日语中称之为“皮剥”,除了做刺身,日本人似乎更垂涎它肥美的肝脏。 耗儿鱼肝脏刺身 图片来源:fumitiyo.com 好了,就到这吧,馋了,写不下去了。迅速干饭去! 参考文献: [1]臧祖林。 马面鲀的生活习性及分布特点[J]。 中国水产, 1988(2):2。 [2]吴子昌。 必须强化对绿鳍马面鲀的渔政管理措施[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1994(03):174-178。 [3]刘春胜, 庄志猛, 陈四清,等。 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对4种大型水母的捕食行为[J]。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35(006):30-38。 [4]丁永敏。 对黄海马面鲀的一些认识[J]。 海洋渔业, 1987(1)。 [5]佚名。 滋味多变的耗儿鱼系列菜[J]。 四川烹饪, 2014(1):2。 撰文 | 三个料理人 卫奕奕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阿什么爽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央行:10月末长三角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6.09万亿元 同比增长13.9%
- 研祥智能第三次提私有化:要价远低于净资产,是要约还是割韭菜?
- 虚增营业利润近千万突遭ST AFC系统龙头华虹计通两日重挫36%
- 禁止驶入!黄海南部8月11日至13日将进行实弹射击
- 可充电锂电池枝晶难题破解,为新型固态电池设计开启大门
- 蔡奇到东城区景山街道接访,当面听取群众诉求,要求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 古巴储油基地火势升级 已殃及4个原油储罐
-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元宇宙推进互联网应用3D升级
- 2022金融街论坛:全球金融科技大会专场活动聚焦全球金融科技发展与技术生态合作
- 杨凯生先生和他的艺术摄影(附作品欣赏)
- 这是白宫打造的拜登新形象?
- 美参院批准削减通胀法案,共和党人持反对态度
- 大和:重申中通快递-SW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285港元
- 河南:到2025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以上
- 布达拉宫暂停对外开放!拉萨发现18名核酸阳性人员
- 谷神星一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创中国民营火箭发射新纪录
- NASA :到2030年,科学家可能将在月球生活
- 2025年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将全部采购新能源汽车
- 瞄准全球赛道,亿咖通科技想做智能出行技术的全栈提供者
- 高奥士国际发盈喜 预期中期纯利增加逾约292.9%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