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监管部门严查IPO“带病闯关”:撤单也跑不了!

监管部门严查IPO“带病闯关”:撤单也跑不了

时间:2025-07-08 02:58:34 来源:土头土脑网 作者:娱乐 阅读:223次

撤回申请、带病闯关终止审查、监管现场检查成为近期IPO市场的部门高频词。8月以来,严查一大批排队待审的单也IPO企业纷纷撤单,多达30家企业的带病闯关IPO申请终止审查。其中,监管有6家撤单企业此前被抽中现场检查。部门

撤回IPO申请不代表监管层不再追究。严查近日,单也一家已撤回材料、带病闯关终止上市的监管企业和2名保代收到来自深交所的监管函。业内人士表示,部门自去年以来,严查监管部门已经加大对IPO撤单的单也监管,对“带病闯关”者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一撤了之。

第三批现场检查撤回率达30%

现场检查或是此轮IPO撤单潮的重要成因。7月1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2022年第三批首发申请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20家被抽中的企业中,截至目前已有6家IPO企业撤回上市申报材料,撤回率达30%。

据记者梳理,今年以来,中证协已经发布了三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名单,31家IPO企业被抽中。截至8月26日,其中10家已经撤回IPO申请,撤单率达32.26%。

总体而言,抽中现场检查企业的撤单率呈现下滑趋势。回顾今年前两批IPO现场检查:第一批9家被抽中的企业中有4家撤回材料,撤回率达到44%。第二批抽中2家IPO企业,均未撤回。而在2021年年初的现场检查中,20家企业里有16家撤回,撤回比例高达80%。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一查就撤”意味着申报材料存在不完全、不准确或不真实的问题;“一查就撤”也体现出现场检查的必要性和震慑力。

IPO撤单三大原因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强化发行上市监管,严把IPO“入口关”。据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截至8月26日,IPO终止企业近190家。其中,主动撤单达169家,占比近九成。

从撤单时机来看,大多数企业在审核问询阶段撤回IPO申请,但有12家企业为终止注册,即提交注册申请后撤回IPO申请。

谈及IPO企业为何频频撤单,某中型券商投资银行部总监称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IPO过程中出现影响上市的严重情形,如企业被举报有硬伤、业绩大面积下滑等。这样的企业本身已经不符合发行条件。第二,有些企业抱着“碰运气”的心态,自身可能在财务、法律等方面还不太规范,甚至抱有“带病闯关”的意图。这样的企业一旦遭遇现场检查和监管问询就无所遁形,只能撤回申请。第三,部分企业与所选板块定位不符因而撤回申请,这在注册制板块比较常见。

监管打击IPO“一查就撤”

不允许IPO企业一撤了之!记者注意到,存在问题的申报企业撤回IPO申请不代表监管层不会处罚。相关的保荐代表人也同样屡被监管“点名”。

早在今年7月初就撤回创业板IPO申请的苏州莱恩精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在8月24日晚收到了来自深交所的监管函,与其同时被罚的还有保荐机构的两名保荐代表人。

深交所下发的问询函显示,现场检查发现保荐人未对发行人首次申报前存在的转贷情形予以充分、审慎核查,且未能通过上市辅导督促发行人及时整改清理。并且,保荐人在《发行保荐工作报告》出具的核查结论、在审核问询回复中发表的核查意见与发行人实际情况不符。

莱恩精工并非个例。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已经加大对IPO撤单的监管。此后,多家IPO撤单企业和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收到监管罚单。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投行检查工作,这是在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的背景下,落实券商作为中介机构“把关”责任的重要举措。在“入口关”提高上市公司申报质量,简化企业上市流程,有助于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推进注册制改革。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官方:重点整治随意“静默”、长时间不解封等
  • 中信证券:财险量价齐升寿险完成筑底 首选中国财险及友邦保险
  • 长线股票型牛基名单出炉!13股获多只基金同时重仓,二季度市场顶流基金经理这样看
  • 遭消保委点名、上市路添变数!百果园成也加盟商,败也加盟商
  • 通宝能源逆转前三季净利劲增82倍 重资产行业资产负债率低至33%
  • 宝马新车暂时不支持苹果CarPlay与Android Auto
  • 小麦未熟就收割做青贮饲料引关注,农业农村部发通知坚决禁止毁麦
  • 想摆烂的时候,看看他们
推荐内容
  • 亚马逊砍掉在线医疗业务 科技巨头做不好互联网医疗?
  • 城投融资拐点到来?盘点4月城投债,“遏增化存”与稳增长的博弈
  • 展现民主实践新气象 彰显新选制先进性优越性——香港社会各界高度评价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
  • 百果园遭资本裹挟两年三闯IPO 靠加盟扩张净利率仅5%食安问题频频
  • 波兰正式决定向德国要求二战赔款 金额为1.32万亿美元
  • 人民日报: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